6月7-8日,第27屆中國機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賽(湖北賽區)在湖北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以下簡稱“創新中心”)與武漢工程大學流芳校區同期舉行。創新中心作為本次賽事的重要分賽場,來自湖北省各大院校300多支隊伍、700多名選手在此角逐,創新中心不僅圓滿完成了賽事保障任務,更以賽事為筆,為光谷人形機器人產業描繪出未來的無限可能。
豎起旗幟:構建產業創新“硬支點”
6月4日,由湖北省科投集團投資建設的湖北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在光谷數字經濟產業園正式揭牌,代表豎起湖北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旗幟——這里不僅是湖北省首個機器人產業園的核心載體,更是區域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發展的戰略支點。
在規劃建設期,創新中心就計劃通過“政府引導+企業運營+校企協同”的模式,逐步建成集研發測試、成果轉化、產業孵化于一體的創新平臺。其內部配備的仿人機器人實驗室、運動控制測試場等專業設施,不僅為賽事中的多個賽項提供了高精度競技環境,更提前搭建起機器人技術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的轉化通道。
“創新中心的定位,從來不止于承辦一場比賽。”園區負責人表示,“我們希望通過賽事的‘亮相’,讓更多人看到光谷在機器人產業上的全鏈條布局能力。”
播下種子:以賽事為媒培育“人才森林”
作為分賽場,創新中心承辦了仿人機器人短跑、點球、Aelos機器人挑戰賽等核心競技項目,選手們在調試算法、優化機械結構的過程中,深度接觸機器視覺、運動控制等前沿技術,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戰經驗。
賽事結束后,創新中心特別組織參賽選手參觀園區內的企業研發中心與成果展廳。來自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等高校的學生們,近距離觀摩了光谷華匯、光谷東智等公司的人形機器人整機產品,直觀感受“從技術研發到產業應用”的完整路徑。有選手感慨:“這次比賽不僅是一次競技,更像是一扇窗,讓我們看到了機器人產業的真實模樣。”
這種“以賽促學、以觀促思”的模式,正是創新中心為培育“復合型人才”埋下的伏筆——通過賽事聚集人才、通過場景吸引人才、通過生態留住人才,逐步構建起“高校培養—賽事篩選—園區孵化”的人才培育閉環。
收獲果實:產業集聚效應初顯
作為國家首批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的核心承載地,光谷人工智能產業規模突破450億元,聚集了6家人形機器人整機企業,形成從關鍵零部件研發到整機制造、系統集成的完整產業鏈。賽事的成功舉辦,更是為這一產業生態注入新動能:一方面,參賽項目中的優秀技術成果可通過創新中心的孵化平臺直接對接企業,加速商業化落地;另一方面,賽事吸引的高校團隊、技術人才與企業形成“雙向奔赴”,雙方在賽事場景中精準對接、需求共振。
賽事是起點,不是終點。創新中心以一場賽事為契機,勾勒出光谷機器人產業“謀篇—布局—成勢”的清晰脈絡,光谷資產作為湖北人形機器人產業園的運營方,未來也將以創新中心為載體,借力湖北發展人形機器人產業的高校優勢、技術優勢、人才優勢,持續推動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融合,將創新中心打造成“技術創新策源地”“人才集聚新高地”“產業升級動力源”,為光谷機器人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支撐。